在美國,識英語以外的語言是不錯的技能,所以我也有做廣東話﹑普通話傳譯freelance,或是中英文稿翻譯,賺點外快。給大家參考,網上即時傳譯(英譯中)一般時薪為US$60-100,親身到場傳譯(In person event )的則US$70以上,人工視乎工作內容與長短:我最長做過的job是2日,我由紐約到華盛頓特區(DC)開工,主辦機構除了支付傳譯費用外,還負擔我交通住宿,有錢收又可開開眼界,算是很不錯的散工,我很喜歡。
我慶幸得朋友介紹「入行」,但在求職網也不難找到這類工作,因為紐約華人相當多,所以中英互譯是熱門的散工,而如果你識家鄉話,例如台山﹑福州溫州這類,身價會更高。當然,專科翻譯(如法律﹑醫療)會有資歷要求,而我主力是做社區活動的翻譯,一般是幫華人街坊了解活動﹑表達所想,只要你做好第一份job,有個口碑,會陸續有來的。
原來紐約咁認真看待中文?
本來我只當是普通散工,沒甚在意,但做落我才發現,原來在紐約的「鬼婆﹑鬼佬」(英語人士,我簡稱外國人吧)都出奇地了解中文這語言,認真程度「嚇番我轉頭」。例如,他們會知道中文有繁簡之分,而且他們不會只用Google/MS Word 繁簡對譯了事,而是認真花錢的做兩套完整文稿,例如簡體寫「小區」,繁體會寫「社區」,切合使用習慣。
他們甚至還知道中文口語最少有廣東話(Cantonese)及普通話(Mandarin)之分,真的令我相當佩服—我自問在香港就沒有就無理過南亞裔人士語言的分別了。而在紐約,即使是一般社區活動,都會很認真安排翻譯,希望推廣「語言便利」(language access)。
在香港,我們必須學好兩文三語,方便交流,但紐約是不會勉強任何人要一定要學好英文,更不希望你因為語言所限,而失去一些基本權利,例如你報警打911,即使你只說廣東話,對方都會安排到翻譯來接聽(當然我會建議你先說Chinese, Cantonese 讓對方盡快知道你說廣東話),走入醫院也會有廣東話人員遙距為醫生翻譯,政府選票﹑人口普查等公共宣傳,全設多種語言,還設教學,教導人如何用翻譯資源。如此認真,實在令我自愧不如。
而這份不強迫﹑互相尊重的感覺也相當「紐約」,更甚至有社區機構刻意舉辦一次「中譯英」活動,讓英語人士感受一下聽翻譯的感受,相對搞笑,又超字了,容我下篇再說。